
智慧能源
两台电动车,共绘新旅程
一段600公里的旅程将远隔重洋的一家人联系到了一起。加入我们,乐见未来的电动交通。
我们推动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创新,力求在 2025 年前让中型车的单次充电可行驶里程翻倍,从现在的 300 公里增加 至 600 公里。电池体积将缩小一半,使用寿命也将延长。最重要的是,完全充电的时间有望缩短至 15 分钟——仅仅是享用一杯咖啡的时间。 到 2025 年,纯电动车产量将达到 500 万至 1,000 万辆。其中许多电动车会采用巴斯夫电池材料的创新成果。
电动交通驱动未来
巴斯夫电池材料如何让你乐见未来的电动交通?
通过化学研究,我们的科学家不断开发并推出可持续解决方案,克服地球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相信,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动车的大幅增多将有助于全球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减排能够降低空气污染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积极作用,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宜居。
欧洲、中国和世界各国其他政府实施的环保法规依然是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相信,巴斯夫在打造洁净空气独有解决方案领域的丰富经验,与这些法规行成的推力相结合,将有助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气候变化挑战“
走进“一路乐见未来”影片的幕后,了解发生在一个华裔美国家庭的真实故事。
现居上海的祖父 Ker 是一位退休工程师,他的儿子 Richard 及孙女 Torrey 居住在美国的旧金山,不久将搬去洛杉矶。因此,父亲 Richard 和祖父 Ker 想给他们关爱的小 Torrey 一份礼物,让她乐观地看待变化。 他们决定,采用电动车和 GPS 追踪技术写一条跨越洛杉矶和上海的鼓励信息。影片记录了 Richard 和 Ker 各自驾驶电动车在分别在两个城市行驶总计长达 600 公里的旅程。600 公里也是一辆中型电动车到 2025 年时单次充电所能达到的续航里程。
利用 GPS 追踪技术,我们绘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的行车轨迹,谱写了一条跨越洲际的充满信心的信息:“保持乐观”——这就是 Ker 与 Richard 送给 Torrey 的礼物。
深入探索电池材料研究

为了制作小型测试电池,实验人员将正极材料浆料涂布在铝箔上。涂膜之后将被烘干、压实,继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

这是锂镍氧化物的电子扫描显微像。锂镍氧化物是制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成分。

实验人员在测量电极被压实后的厚度。压实电极有助于提高电极的机械稳定性和一致性, 也同时也提高了电极的能量密度。

这是正极材料的电子扫描显微像。不同尺寸球形颗粒的正极材料提高了正极材料颗粒的堆积密度。堆积密度越高,能量密度越大——这是延长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先决条件。

实验人员在干燥无氧的手套箱中组装一个小型测试电池。通过它可以检测在实验室生产的正极材料的质量。

在精密控制的温度条件下对小型测试电池进行长时间检测:这些小型测试电池能提供非常精确的数据,用来评估电池在电动车中的使用性能。

这是正极材料的电子扫描显微像。颗粒的多孔表面在实现未来电动车快速充电技术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原子显微镜作为一种检验表面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老化过程。这一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的研发人员开发更有效的材料。所有分析在干燥无氧的手套箱内进行。